蓝天掩映下的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
7月1日,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正式揭幕。1958年,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武钢一号高炉产出,武钢从此诞生。2021年,一号高炉已成国家工业遗址,而中国钢铁产能早已排名全球前列。2021年以来,武钢投入近8000万元为这位六旬“老人”穿上新衣,金色炉台、钢铁历史展览馆、凤恩广场……不久的将来,这一工业遗址公园就会面向公众开放。
●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于此
2022年7月1日,武钢一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揭幕。
高炉脚下,锣鼓队员们敲击出锣鼓声声,高炉之上,彩烟喷薄而出。这一切,都是为了迎接一位“老人”----武钢一号高炉的重新面世。
高炉炼铁是钢铁生产的必备步骤之一,将铁矿石、焦炭等从炉顶装入,再从炉底吹入预热的空气,使炉内的铁矿石产生氧化还原反应,铁矿石就将变成铁渣和铁水分流而出。而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正是从武钢一号高炉产出。
建国之初,新中国工业凋敝、百废待兴。国家计委、重工业部筹划在华中腹地大冶附近建设一个钢铁工业基地。经苏联和中国专家联合勘探,厂址最终选定武汉市东郊青山镇以南一片叫“荒五里”的地方,新中国第一座钢都也就此取名“武钢”。
1958年9月13日,武钢一号高炉产出铁水,这也标志着武钢的诞生。这一天,毛主席曾当场见证。
65年前,新中国人均钢产量2.4公斤,全国一年的产钢量只有15.8万吨。一号高炉建成,日产生铁就达2000吨以上,年产量可达75万吨,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65年后,这位工业“老人”已不再参与生产,更节能、环保、高效的高炉取而代之,中国的钢铁产能也早已问鼎全球。武钢一号高炉已成为中国工业的记忆节点和钢铁精神的代表之一。
●历时半年钢铁“老人”新生
2021年底,武钢一号高炉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后。武钢有限按照“修旧如旧、传承历史”的原则,总计投入8000万元对一号高炉周边区域和高炉本体进行改造,才有了今天的国家工业遗址公园。
7月1日,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,新修缮的一号高炉通体刷上了红色油漆,脚下的展览馆依炉体而建,将高炉的炉台部分包裹进建筑内部。
展览馆一楼为史料陈列展览馆,来到二楼,除了可以走近一号高炉的炉身。在东出铁口,一组雕像重现炼铁工人、全国劳模李凤恩带领炉前职工们艰苦奋战生产铁水的场景。炉前工围着毛巾,手拿长长的氧气管、身穿帆布工作服,保持迎接高炉出铁的姿势。
展览馆还复原了1958年9月13日高炉出铁的历史场景。在毛主席当年观看铁水流出的眺台下方,一个触摸屏仿佛隐藏着时光暗门,将手放在上面,屏幕上立即重现当年的情景:只见一条火龙从高炉出铁口奔涌而出,顺着出铁沟滔滔流注,铁水和铁渣自动分离,蔚为壮观。
展览馆对面,以李凤恩命名的凤恩广场还在不断提醒“炼铁又炼人”的高炉精神。周边,仍在运输原料的小火车还在穿行,给人以历史和现实交错之感。
据介绍,与武钢一号高炉一起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和中央企业工业遗产的还有“一米七”大型钢板轧机。2022年初,武钢正是以这两个工业遗产为核心景点,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目前,“一米七”周边还在进行景观提升工作。未来,两者或将成为武汉新的工业地标。
7月1日正式揭幕后,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将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。各地游客都可以通过预约实地踏访,亲身走近“新中国钢铁长子”,触摸一个多甲子钢铁工业的沧桑、荣光与梦想。